首頁  >  傑出校友  >  歷屆傑出校友

校友專訪

張智翔 為自己創造附加價值

百轉千迴,回到本業
經營一個事業,若是自己的本業,不但做得有聲有色,且經歷了無數個食安問題及動物疫情風暴,都能屹立不搖、安然度過,這就是自己一生的職業了,可堪稱是「職場達人」!畜產所畢業的張智翔校友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經營畜產相關產業已近20年的經驗,歷經近年來無數個食安風暴及動物疫情,卻能維持產品品質及水準,也同時不斷提升相關產品的品質及發展產品的多樣性。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人物,到底是如何走到今日?他表示,自高農畢業後,歷經農專、服役,退役後曾短暫在親戚的成衣公司工作,但發覺與所學不相關,毅然從事與所學相關的動物飼料及藥品公司服務,在經歷三年社會新鮮人的歷練,存了第一桶金想自行創業時卻爆發口蹄疫疫情,產業大環境及離牧政策迫使轉換跑道,當時覺得房地產是個不錯的產業,因此又轉職為房地產仲介人員,雖然皆是業務性質且也已做出一番成績,但在歷經半年的實務後發現,從事的職業與所學無關,且人脈與資源亦都在本科相關產業上、中、下游中因而感到浪費所學,恰巧在一畜牧產業會議中與之前工作伙伴閒聊,談及因口蹄疫對畜牧業的重創,致使非本科生及未具有畜牧背景而有意跨入此行的人應會知難而退,換言之,專業、本科生及年輕的世代或許就較易有立足與發展的空間,且發現都會區充滿可再利用的產品可供發展運用,例如,農副產品、食品加工廠下腳料、麵包皮、豆渣或餐廳廚餘等等,都是可再利用的產品,因此回台中開豬場飼養豬隻,最後又回到與自己真正所學相關的職業—畜產業。
有了開始,卻無法預料接續發展會到哪種程度,張校友表示,回歸本業時才發現,真的應用了當初所學,從育豬開始,飼養了豬隻後接著發現必須養種豬,一連貫的從育豬、飼養、配飼料、畜舍建築、…等等一直延伸下去,觸角開始延伸到各產業別,好像是無底洞,不知盡頭何在;當初開始經營畜牧產業時,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資金,而單純家庭式養豬、副業式的畜牧業當然入門檻較低,若真的要達到規模經濟,需要相當大的成本投入及專業技能,此時印證教科書上所寫到的「畜牧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經營了之後才知,原來養豬實際上真的需要很多的學問。正因如此,張校友察覺到所學不足,於是在民國93年進入畜產系碩士班進修鑽研,並且在進修期間與哥哥張裕宗共同研發取得「廚餘飼料化之製程及系列裝置」20年發明專利。他認同一個觀點,認為,在職場磨練過一段時間之後再回學校進修,所學、所獲得的東西更多、更扎實,同時也能解決職場所面臨的問題與瓶頸。又說,因為再進修的心態不同,面對學習角度也不同,所獲得的自然就有所不同。因此,他期許後輩,在學期間努力認真學習,畢業後不需要急著繼續升學,可以在職場磨練過後,再回學校進修,屆時所學會更有體悟,事半功倍,所獲得的知識更多、更不一樣。
  畜產相關領域一開始原來本是家庭環境因素及自己興趣,接觸之後更確定興趣所在,一路走來,不曾忘懷自己本職學能,雖然曾短暫從事非畜產相關領域,但最後終究回到自己所學專業,這一投入就是十幾年,忠於本業,現在仍持續擴展事業,觸角從畜牧業到食品業,經營越來越多樣化。這可說是,應用所學的最佳典範之一。

 
 
危機是轉型的契機
經營事業難免會遇到瓶頸或危機,但所謂「危機就是轉機」,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或瓶頸就是一種轉機,讓事業得以持續。張校友經營近20年的事業,也曾遇過多次的危機,他表示,曾遇到石油危機致使原物料上漲、美國豬肉過剩致使國內大量進口而影響國內肉品供需失衡,當在創業第10年時,遇到第一次的危機時,就開始製作肉乾,往食品業方向發展;再經過三年左右,遇到第二次危機,開始發展相關肉品;近年來食安問題,是第三次危機,著手擴大廠區,從育豬飼養到生產食品,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張校友藉由危機轉化成事業轉型的新契機,不斷的在危機中找尋出口,不但解決問題,安然度過每次的危機,同時也為自己的事業找到另一個出口,發展更多的路徑,並因而在民國100年得到農業最高獎項全國十大神農獎的殊榮。
經過數次的危機,張校友將企業逐漸發展為一條龍的作業模式,同時也包括了副產品的產出,都以符合相關檢驗與法令來製作,包括時下最夯的「生產履歷」、「食品安全管理」、…等相關認證,如此不但考量降低原料成本,更讓使用的消費者安心食用,促進消費,增加營運收入。如今,不乏知名大廠、連鎖餐廳自動尋求合作或供貨,業務蒸蒸日上,而擴大工廠就是為了能夠符應供給需求量。
他表示,除了順應時勢發展,同時也順應政府政策的走向,發展畜牧或食品相關認證,成為模範產業,就以產銷履歷來說,即「從農場到餐桌」,就是政府未來輔導發展的重點因而無論牧場或食品廠所做的每一步都是環環相扣;主管機關及農政單位的政策是個風向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順應政策走向肯定是較有利事業的發展;為配合政府產銷履歷的推動,張校友本身除率先參與產銷履歷示範戶外,也曾榮獲兩屆的產銷履歷達人之殊榮,他表示,雖說跨入農業門檻很簡單,但要能獨樹一格、舉足輕重,成為領頭羊,卻是要比別人更用心、付出更多。此外,張校友也特別感謝母校屏科大育成中心執行長謝啟萬教授及指導教授張秀鑾老師的輔導,使在進駐育成中心時獲得教育部「技職好樣達人」及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破殼而出」獎,而「破殼而出」獎亦是該年度唯一的農業得獎者。
在大環境越來越難做、越來越難以持續的情況下,他卻能夠堅持,堅持走對的路。現今越來越要求高品質,所生產的肉品越來越受到大眾嚴格檢視、政府嚴格的把關,讓產業受到越來越嚴峻的考驗,他說,所經營的事業一路走來真的很辛苦,但後來發現,越是辛苦的道路越能夠長久立足,越能夠受到注重品質的大眾及商家的青睞。又認為,當別人無法堅持下去,而自己卻堅持下去;當別人沒有可用條件時,自己卻擁有;當別人也擁有時,自己卻已經是資深的前衛者,此時,就是擁有最強、最有利的武器。張校友說他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有人這麼說的「你永遠不知道當你放棄時離成功有多近」,他並提到近年全世界最暢銷的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也歷經十年的人生起伏,最後是在人生最低潮時完成了暢銷名著。

 
 
開發專業技能,創造附加價值
能夠選擇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科系就讀,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張校友認為,很多人面臨選擇科系時會徬徨,不一定選到自己喜歡的科系,但有時必須有一個正面心態,就是:隨遇而安;因為未來出路取決於自己,每個行業都有它辛苦的一面,也都可以有所發展、獨樹一格,擁有自己的一片天,但,要自己先確認想要做的是什麼,想好未來要做什麼,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設定方向,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就對了。也認為,在學期間應該學習去做、學求學問的方法,也許職場未必與所學有直接相關,但後來會發現,所學的都是相通性的、都是可以應用的,也就是說,無論現在所學的科系為何,將來職場上一定可以應用。
所謂「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技能在身,吃穿不愁,資訊科技化的今日,應用機械或電子產品成為工作的工具是常態,運用電腦作業是基本技能,但擁有基本技能之外,若能擁有自己專業技能,甚至是第二技能或專長,那是為自己開拓職場領域的武器。張校友表示,擁有專業技能就是為自己職場增加籌碼,擁有好條件,找尋需要你的企業來豐富個人經驗,觀察時事,洞悉工作內容,專精本業,開發第二專長,為自己創造附加價值,才能在職場上立足。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