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傑出校友  >  歷屆傑出校友

校友專訪

林連雄 成功是努力的結晶,只有努力才會有成功

林連雄學長現任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及系主任一職, 學長三專於國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農業機械科系畢業(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前身),大學插大畢業於中興大學,研究所畢業於台灣大學,之所以投入農業機械領域是因為過去所學的相關背景所造就,專科學校著重動手做、做中學,透過過去學習背景得以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後來投入宜蘭農專任教,而過去經驗也有助了解教學生態和強調實作的課程。

讀書的動力
從學長的會談中,了解到喜歡一個科目才有動力學習一個科目,在當時大學錄取率為三成、讀研究所時教育部有獎助學金的環境下,考好大學沒什麼太大的秘訣,主要是念專科後,了解到讀書是「為了興趣」而讀,有興趣、覺得所學用得到,才會有成就感以及激發學科目的動機,而不是為了升學和考試而學。過去環境較單純,不流行社群軟體和電腦網路,也因此課程結束就無法重來再聽一次,所以學長讀書遇到問題,他會主動與同學討論不懂的地方,除了能減低效率不好的情形,也不會枯坐在那不會算或不會解。從學長談話中,可了解到同儕不是只有玩樂和聊八卦的對象,也可以是創造學習效率效能的好夥伴,一同學習並追求卓越目標而一同前進的幫手。

職涯方向
之所以投入教職是因為學長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畢業前會去蒐集資料去找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如果對工作迷惘的學生,學長建議可以多多利用科系的資源,去察看科系對系友們的職涯調查、系友對工作的滿意度及參加系上邀請學長姊的分享會,在畢業前要做好對未來出路的準備和規劃及思索自己未來想做的工作;對於求職所需的介紹、說明、邏輯調理及外語能力等職能,這些可以透過學校課程多做加強和增進所需能力,才能在就業市場上有好的競爭力。

工作心態、與人相處
學長對自己的期許是成為社會有用的人,盡力去服務社會,在工作的心態轉換上,因為社會和學校環境大不相同,職場是群體社會,待人處事及跟同事相處上,要注意如何在團體中當個正面正向的人、給同事幫助並且能愉悅相處和合作的人。當職場上與他人有行政事務的摩擦時,學長認為要進行「溝通協調」,使同仁知道所要追求的共同目標、為什麼要執行那項政策,但當談話過於激動時,學長建議要讓時間來冷卻情緒,換個時間換個環境後,再去溝通來解決問題。

學系宗旨、偏鄉服務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是為了農林漁牧業做出省工的機械設備,透過機械和設備控制使農作更有效率、使作物有良好的生長環境,就像現在內燃機的機車已發展為電動化摩托車,農業機械也要朝向電動化和自動化農作生產。在實務上,因為學系會與農委會和民間廠商透過產官學合作偏鄉服務,去偏鄉舉辦農機訓練,在現場教農民如何操作新設備、利用廠商提供的材料來幫農民維修保養家中農具,雖然偏遠地區的位置較遠也需住宿,但透過社會服務、活動訓練可以即時使農民們學到需要的技術和提供援助,透過大專院校與社會互動互助交流下,可以促進友善且更有效率的農業環境。

工作滿足感
學長覺得看到學生有成就並回到學校來分享,內心是無比的喜悅和滿足,看到教出來的學生成家立業、帶著小孩來認識母校,感受到有一家人的感覺,歡喜看著學生回到學校這個大家庭來,看著學生帶小孩來看老師是很有趣的畫面。

對學子的勸勉
學長認為「組織學生社群」並培養團隊學習的風氣和文化很重要,學系強調學以致用以及跨領域的技能,會鼓勵學生組織學生社群及多參加校外競賽,學校政策的加成下,透過補助經費的方式鼓勵學生組團和同儕學習,而且校外競賽的項目也跟學校課程有關,學生社群有益學習,一方面它可以增加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心智成長,二方面在團隊中可以學到如何與他人合作、經費如何分配和使用、團隊要如何分工,三方面可以與外校其他大專院校生接觸,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可以刺激學習、良性競爭、學到他人的創意發想,而且從競賽的初試到複試,需要簡報、談吐和論理的能力,可以從中學習社會技能,另外求職時也需要提出相關的競賽成果,能為自己面試時加許多分、增加自己的特殊亮點,學生社群不是系上規定一定要學生做的事,不是一項要求,這是風氣的養成,因為這些努力對未來是有助益的,學生會主動想組團隊出去比賽,老師也會積極從旁輔導和協助。

當今挑戰和未來展望
因為農林漁牧業為第一級產業,受到少子化、農作人口老化、人力不足的情況下,系上希望能開發省工且自動化的生產工具,以最少的人力但最大的效率,打破人們對農業要吃苦很累的形象,學長也期許透過農機的努力能讓人們有豐衣足食的生活,為糧食生產有品質的作物盡一份力。

訪談傑出校友: 林連雄
畢業科系: 農業機械科77
目前服務單位及職稱: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系主任
採訪者: 應用外語學系碩士班 徐孟宇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