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傑出校友  >  歷屆傑出校友

校友專訪

陳瑞雄 去除『匠』氣,做個具有人文關懷的專業人士

畢業系級:獸醫科65年畢業;現任:屏科大獸醫學系副教授
現任本校獸醫學系副教授的陳瑞雄老師為本校獸醫系系友,於民國六十五年畢業於本校獸醫科,後返母校執教至今。
 
助教時期即與學生零距離,師生相挺如「麻吉」
有別於現在的教授學歷,必須有博士學位才能夠在大專院校任教。陳老師於農專畢業,服完兵役後,即回到母校擔任助教。也正因為一路從助教、講師升至副教授,陳老師特別能夠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出發點。
 
「當教學助理的時候就像在學習、實驗,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會比較密切。因為與學生年齡相仿,所以更能體會學生的想法,即使他們做錯了,也較能夠理解他們的行為及引導他們。」因此,陳老師特別重視與學生間的互動。
 
陳老師在教學上認真努力,雖同時教授其他班級的專業科目,但他所帶領的導師班,會有額外的時間與學生們互動。陳老師非常重視時間的運用、關懷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狀況,了解學生的想法,並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學生也會將的態度表現在學業上來回饋老師,不負陳老師所教授的學科。
 
除了課業方面,陳老師也扮演著亦師亦友的角色,不僅學生會主動向老師訴說在生活上,家庭或交友上的困擾,陳老師也會將人生的經驗分享給學生,增加學生與老師良好的溝通橋樑。陳老師認為,成為學生們眼中可以信任的老師,學生們自然也會在各方面表現優異,來回報老師的在學習上的指導。因此,陳老師帶領的班級,授課的學科表現上總是較其他班級好,就是師生正面影響的結果。
 
因為陳老師的堅持,所帶的班級到大四每學期都會有一次的班級旅遊和聚會,老師認為:「班級的聚會要讓大家共同來解決班上的事務、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技巧、及應該有的關懷,這部分現在學生比較沒有辦法完全體會。」班上同學也習慣班級的事務在班會上討論,所以班級意識很強。這也是一種彼此的互相激勵,群體共同意識的養成,對未來進入職場的合作力也有幫助,希望學生藉由團體的互動交流,在向心力與凝聚力上提升自己與別人相處的能力。


另外,在班聚或班遊的時候,陳老師也會帶著師母一同出席,除了可以讓學生提早認知未來組成家庭時,和另一伴如何互動;更因為有師母的加入,對同學有雙倍的關懷,班上等於多了一位導師可以分享,討論的議題也更加多元。
 
 

 
將醫學常識融入專業課程,讓教學內容更加生動
投入教職之後,陳老師主要都在母校教學,有幾年的時間,受到以前同學,時任成功大學解剖學科主任之邀請,至合作的台南大學視覺藝術系支援教授解剖學。陳老師說,從母校畢業後,他到國防醫學院研究所進修,是少數同時了解人體解剖與動物解剖的獸醫。
 
「因為是在藝術類的科系授課,剛開始他們都以為我很會畫畫。」陳老師分享,為了啟發視覺藝術系的學生對解剖學的興趣,老師會在上課時帶入一些醫學的基本概念,把醫學的專業常識和動物生動的結合在一起,使原本乏味不易理解的解剖學更加活潑,讓課程更加淺顯易懂,學生也能從中了解到這些專業對他們有幫助的地方,而更認真投入的學習。
 
教學的流暢度來自課前充實的準備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如何提升學生在學習上的熱忱?陳老師以他的經驗與我們分享:「一個老師的專長一定要發揮的很好,備課愈充實,授課愈流暢,愈流暢學生就愈有興趣,有興趣才會有意願和你互動,在互動中就可以知道學生對這門課的了解程度,也能夠適時的引導他們對這門課的熱忱。」因此,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事先準備好,並且有方向、有目標的做,事前準備的愈周詳,愈能從容流暢的應對每一次的考驗。
 
回想踏入獸醫領域,陳瑞雄老師表示,這是很大的轉折。原來想要讀醫科,入學成績也足以考上牙醫,但當時的觀念認為牙醫有別於醫師,所以陰錯陽差的念了獸醫。對這個學科越來越了解之後,發覺念獸醫其實很有趣。「尤其在當了老師之後,我們發現獸醫學系和醫學系是一樣的,同樣有外科、內科、病理、藥理。只是一個對人,一個對動物。生命科學這個學科,需要實際的經驗累積,這些經驗不單是靠課本,這也是為什麼醫學系要念七年,牙醫學系要念六年,獸醫學系要念五年的原因。」
 
陳老師表示,以前大學聯考的錄取率低,要相當努力才能夠上榜,因此當時的學生在考上學校之後更懂得珍惜這樣得來不易的機會。相對現在的教育體制,考上大學很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學生也較不珍惜學習的資源及環境,相當可惜。

 
 

長輩的身教影響:把握機會、知足惜福
陳老師提到自己在學生時代受師長身教和環境的影響很大。民國五、六十年的時候,獸醫系很多從國外回來的老師,他們帶回留學國的經驗。在當時封閉的時代,遇到了學識新穎、教學認真的老師,學生也不敢懶惰,即使獸醫系的出路可以有很多的選擇,但同學求學也非常認真,不敢怠惰。
 
陳老師表示,處於台灣畜牧獸醫界最突飛猛進的黃金時期,他很幸運在那個時機點,可以選擇到公家機關上班,或去藥廠、飼料廠,也可自行開業。「但最重要的還是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分,如果沒有好好學,畜牧獸醫發展最好的時候,可能沒辦法找到想要的工作。」陳老師深刻體認,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必須要在求學時期打好基礎,才不會和機會擦身而過。
 
提到家人對於他人生觀的影響,陳老師表示:「我們這一代的長輩父母叔伯,他們的生命歷練都比我們更豐富。例如他們一定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經歷過被日本人統治;也就是說,他們有著在戰亂中存活過來的堅韌與刻苦的特質。現在社會的繁榮安定,我們不需遭遇這些苦難,但從他們的經歷與言教、身教,讓我們有『身在福中要知福』的感受,無形之中成為我們的典範。」
 

 
陳老師對於上一輩的親身經歷,感到身歷其境,體會世事多變。他認為,現在年輕人享有社會進步帶來的資源,要能夠知足,不要驕傲。有時候陳老師看到學生的行為,即使他不認同,也能夠包容、給予開導,並將自己的體驗與想法傳達給學生了解。因為,從上一代的經驗中看到他們的艱苦,了解世代間的差異與使命,希望給學生發揮空間,老師對於時代變遷下了這樣的註腳。
 
 

充實人文關懷,勇於挑戰權威
陳老師期盼學生能有更多層面的探索,不只專注在課業上,還能夠積極參與每一項事務來擴大思想面,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他期許學生,「不要成為很會賺錢的獸醫『匠』,而是要成為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獸醫『師』;否則視野會越來越狹小。假如不知道這個社區需要的是什麼,那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大學生所該有的歷練。」
 
「在專業上,大家一定要勇於挑戰權威,包括你的老師,吸收後對於他們所授課的內容,提出問題,挑出毛病,這就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專業訓練。」除了這些專業訓練之外,陳老師也建議學生要提高人文素養,另外,也可以有宗教信仰。一方面知道自己該認真努力,才能更充實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有更形而上(物質之外的層次)的宗教精神引導,才能使自己更加謙卑,「不論成功或是失敗的時候,你還有一個依靠的理念」,陳老師表示,永遠要知道,是什麼力量在支持自己,才不會迷失方向。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