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傑出校友  >  歷屆傑出校友

校友專訪

林畯騰、劉光承 認清自己的方向,實現自己的夢想

創業的呢喃
目前擔任永宏蘭業的總經理林畯騰校友和廠長劉光承校友本身兩位都是優秀校友,以目前所從事的蘭業市場進軍國外,而早期的蘭花市場並不普遍的情況下,會有創業的勇氣和想法,彼此能夠一路相挺有一致性,除了要有洞察先機的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興趣,透過此次的拜訪進一步來了解他們成功的想法。
 
林校友與劉校友兩人本身皆非屏東人,回憶起當初會在屏東成立公司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在屏東讀書對地方熟悉,二是要創業時,許多大廠在嘉義,決定遠離戰場。且當時聽說屏東區域有蘭園,但沒有組培領域,認為屏東有需求、有開發的市場與空間,於是決定在屏東設廠!一開始是做代工,之後才真正進入育種,林校友表示,現在市面上許多流通品種來自於林校友與劉校友的公司出品。

林校友表示,當初主要是想轉換工作跑道,因同一領域做八年多的業務工作,已有一種倦怠感。
剛開始創業時,創業不易,他覺得,過去工作所累積人脈多少有一些幫助,慢慢做出口碑,甚至靠自己開發通路,因此認為,過去的人脈經營很重要。

剛起步的階段是最單純、最開心的時候,愈是單純,愈是深刻!創業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如何讓公司穩定的成長是一件有壓力的事。當初在共同創業的理念想法很單純,就是想要把蘭花的產業做出來,但後來生意越來越大,發現社會責任也越來越重。
 
劉校友也表示,創業當時真的很艱辛克難,創業之前的工作也非相關領域,一路走來,與伙伴一點一滴將公司建立起來的種種回憶,印象深刻。
 
順應天時、地利、人和,創了業!如何讓經營的事業永續?林校友則認為,在經營事業當中,人之間的相處是最不容易!回想當初一同創業的伙伴,至今,伙伴有進有出,每位伙伴的立場不同、角度不一樣,而林校友面對工作與面對股東的心情並不相同,他,樂在工作、享受工作。

他覺得,經營事業就像種蘭花哲學,花越開越漂亮,就越有成就感,看著事業穩定成長、看見所培育出的蘭花品種名揚海外,心中成就感更大,這也是這十多年來的堅持。

 

經營管理說
林校友說,一顆蘭花在台灣是很新的品種,從育種到盛開的花最快約6~7年,在國外開花約需8年時間,例如蝴蝶蘭組培,雖是技術,但生物研究需經過反覆測試。組培技術分很多種,在學校只學到一種,工廠分成很多不同的流程,最怕它的不穩定,不僅動物有這個問題,植物也有相同的問題,是需要克服解決。
  
他表示,組培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可以把一棵花變成一千萬棵,每棵一模一樣,就是要將品質穩定,無論花種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開花,花都會開的一樣美。最大的風險是在國外種到開花,那時會牽涉到賠償金的問題,因此,組培的每個過程要一直仔細反覆測試,穩定品質。

他認為,對企業商譽很重要的一點是,把品質做到穩定就是關鍵所在。學校學的跟實際生產有很大的差距,不僅只是技術問題,同時還有流程管理門檻,包括如何量產,都是需要人工沒辦法自動化生產,育種的過程要知道品種好不好、是不是和在市場上受到客人的肯定,要在組培裡去測試,等一批測試苗開花沒問題、穩定性也夠再投入所謂的量產,每個階段都要等一年半到兩年,所以,如果要開在國外的花要8年時間。林校友所述種種,說明了生產過程並不容易,對於產出,應小心異異、循序漸進的進行作業流程,以穩定產品品質,這是其中一種經營說。

對於管理與帶領員工的方式,林校友認為,因本身從事農業方面,但做過業務工作,因而在管理上很人性化,就像一般業務性質公司一般,走企業化的經營。他表示,很多事情將規矩做出來後要去執行,規則要嚴格訂定,但執行時就要有彈性,不論是針對人、事、物方面都一樣,因規定是人為訂定,事情總有些變化,而執行的人要有彈性,若是想法一意孤行、僵化就不好了,因有個案差異性,故在執行面要給予一些彈性上的調整。因此,在管理方面上,必須先架設好框架,人在自己權責範圍內,皆可自由去發揮,但不能越線,因為層級不同。如果要越權,就要向上面的人請示,這是一種管理原則。這樣的管理原則,劉校友與林校友有著一致性的理念與認同。
 
對員工予以人性化管理,除了照著公司制度走,另有特休假。林校友認為,並非每天工作,因有時工作上可能會遇到瓶頸,也許,稍微停下腳步,放個假、放鬆一下,就能得到更多的能量,才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繼續前進!他表示,有時候吸收不同文化,也很重要。因人的價值不同,絕對不是比別人會做,而是自己涵養跟別人不一樣,對涵養的培養與投資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

 
 
面對職場的二三事
林校友認為,將在學校所學的技術,真正用到在自己的工作中有限,許多都是自己磨練出來的技術,所以,觀察力很重要。業務工作並非隨便就可以上手的工作,業務背景的他,表示,個人本身個性內向,因許多事皆須與新客戶立即熟識,以現在年輕人都太在意自己的想法,而同理心若是不夠,對方很快就會感受得出來,因此,業務工作應用在做人處事上,就是你怎麼去交朋友、你怎麼去服務這些人,就是一種服務的精神。

在面試員工時,招募員工是否有原則性或準則?林校友認為,面談比履歷資料更重要!他回憶當初應徵工作時,老闆問了第一個問題,說:你知道我們公司是做什麼的嗎?林校友搖頭說,不知道!第一個問題就被問倒了,當時仍不知該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正因經歷過應徵的過程,林校友建議學弟妹,面對應徵公司的資料背景都不了解的話,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現今網路發達,隨時可以掌握訊息,應徵工作時要先準備好資料面試,才能從容應對,不僅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更是提高成功錄取的機率。
 
林校友認為,老闆心態上並不會太在意應徵者本身是否有相關經驗背景,主要是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像一張白紙,因為白紙是最容易塑造的。態度最重要!應徵一份工作時是否有做準備,亦可將過去經歷準備好,比方說,參加學校社團活動、修過的課程、獲得的獎項或證照等等之類;或者,在應徵前已研究過所應徵的公司資料背景型態,認為自己可提供建議或對公司的幫助等等,用心應對面試,往往會打動面試委員的心,大大提升錄取機會。
 
林校友更進一步表示,一個學生出社會的成就不是在校成績,而是態度的養成。在學校各項經驗累積的一種態度,人生的過程中,不是突然一個點讓你成功,而是在累積的過程中,突然有個點引爆,掌握機會就成功了。
 
最後,林校友給學弟妹的建議是:職場很簡單,但越早覺悟認清自己的志向,越早有競爭力,趁早準備要進入職場很重要,就像態度的問題,面對職場,要儘快展開翅膀飛翔,若隨時準備好,就隨時可以上職場應戰。劉校友也認為,在校期間就應思考未來職場之路,確定方向,著手規劃,培養職能,提早在學校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盡早認識自己的性向很重要。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