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傑出校友  >  歷屆傑出校友

校友專訪

林裕榮 『當下把握機會』,『施比受更有福』

畢業系級:獸醫科58年畢業
不一樣體驗
曾於2002~2003擔任國際扶輪3470地區總監林裕榮校友,也是第一位屏科大包括屏東農專出身的全國第一位地區總監,擁有豐富國際社團領導者經驗的他,在社團方面表現非常活躍。他曾參與亞洲地區各地域舉行的研討會,於2006~2007年擔任國際扶輪國外立法代表,前往芝加哥出席為期一週的立法會議,並參與每三年一次修改扶輪章程的歷程。因長年熱心關懷台灣扶輪運動的發展、多次被派往國外地域性的國際講習會當講師,在國內林校友擔任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受獎生的主委,該教育基金會為聚合台灣23,000位社友共同捐助的公益團體。

擔任主委的他今年已經第八年,完全是義務無給薪的職務,他表示: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也是國內獎學金金額最高,為國育才的專責機構,以博士來說一年可以領到16萬,碩士也有12萬的獎學金,37年來到目前為止將近有三千三百個博、碩士生受惠,總共領得獎學金將近有五億元之多,而帶領這三千多位學生所辦的活動幾乎都參加,並給予他們鼓勵、關心他們就業及生活狀況,受獎生還有成立聯誼會,全國共分成北、西、中、南四個區的會長及一位總會長,這四區都由較資深的前社長擔任他們的輔導主管,而後又參與台日親善交流會每年一次與日本日台協會互相聯誼,促進兩國民間友好關係,而林校友現任職副秘書長。後來參與一些台灣扶輪總會的事務,因為總會是屬於內政部以下的一級公益團體,林校友也擔任常務理事,並兼任總會扶輪刊物的編輯主委。

積極投入公益,追求公平正義之宗旨
本身興趣廣泛的林校友,平常很懂得安排生活休閒,如種花、種樹、養錦鯉、攝影、打球和參加一些國內外旅遊活動,都是他生活上調解身心的方法。在去年的12月份到今年的2月份,曾在母校屏科大舉辦過書法攝影展近兩個月,對於攝影和書法都有近二、三十年的經驗。曾經因為,古源光校長建議辦一個特展,因此林校友每天早上、晚上都各寫兩個小時的字,養成寫書法的習慣,20年從不間斷,書法可以訓練自己的專注毅力之外,在扶輪社有時候也可以拿書法作品做義賣,將義賣的錢用扶輪社友自己的名義捐助學校或基金會,曾有每幅字義賣到十萬、二十萬不等。
  
加入扶輪社有28年經驗的林校友,當初加入新營扶輪社是因為偶然的機緣,當時校友本身在所屬的公司是擔任業務經理,故加入扶輪社後,更積極拓展人際關係也認識了許多國內外的朋友,因為常舉辦一些公益活動,社會形象極為良好的他,不僅在本業或帶動社團國際服務正面形象均貢獻良多。
    
對於社團表現突出的林校友,總是以熱誠的態度參與各項服務與付出,是什麼原因驅使他有這般屹立不搖的毅力與精神?他表示,因為扶輪社是所有國際社團裡面平均素質較高的團體,加入後可以讓自己成長且每個禮拜都會邀請優秀的講師演講,過去曾規定一項職業每社只能有一位可以加入,但現在則開放到五個以上,在不同行業之間彼此互相交換知識,所以扶輪社之間會做一些聯誼。當選地區總監那年,他曾發動全國第一部國際扶輪號的捐血車,如今捐血車在中部已經有第二部了,在十年前發動國際扶輪號這部捐血車,大家都爭相登記使用。因為使用次數太多且使用年限已到已經除役,林校友表示,如有機會會再聚合社友力量促成捐贈另一部捐血車。

因本身是獸醫的林校友,愛心不落人後。由於扶輪社是一個國際社團,成立宗旨中主要是對職業上的要求公平、正義、要和平、並兼顧彼此利益,才能在社會服務團體之間建立一個很好的友誼,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統籌一些款項到總社,做一些世界性的服務項目,譬如像終結全世界小兒麻痺就是扶輪社最傑出的的績效之一,還有全球各地如有災難、疫情、或貧困落後的地區,迅速將經費撥到需要的地方,並捐贈聯合國協助做一些全世界性、啟發性、前瞻性的公益活動,並做許多跨國性的服務。比方說新營社今年要捐一個尼泊爾運血站,前年是做尼泊爾不丹這邊的學校設備。跨國際的WCS世界服務項目很多,像東南亞飲水設備的改善、捐贈落後國家偏遠學校校區教室、教材等,林校友也都曾多次參與過。
 
在投入扶輪社之後感覺受益最大的有四大考驗,就是真實、公平、公正、兼顧彼此利益,他將理念運用在自己的事業上,對待客戶和對待朋友一樣有一個準則,認為做人做事要公平公正,不能有私心,走歪路是不行的,所以這一、二十年來,博得客戶對他的信任,按照扶輪社理念宗旨在職業道德方面做該做的,認為扶輪社能夠以這四大考驗來規範在自我管理上也非常好。

看見社會弱勢,給予扶助關懷
很多扶輪家庭的子女表現都非常正規,在家庭裡都會給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所以扶輪人相當重視家庭倫理。已多年在扶輪社服務的林校友,在很多政府的觸角伸不到的地方就會去做,不管是環保或是各方面捐血活動都和國際上接軌,在每個地區都有一些扶輪社義工默默為社會付出並作正面的效益,來關心弱勢族群,像是捐無障礙車、運血車、水上救生艇,捐贈地方性的在學獎學金,社區老人義診、認養單親家庭兒童、宣導保護地球環境等,每個扶輪社都在做,每個社友能夠出錢出力,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就盡量完成,默默地為社會付出貢獻。

林校友回憶,當時在求學階段因為家境很差,有七個孩子唯一他是家中的男生,也因此才可以把他栽培到讀三專,以第二志願考進屏東農專,當時是聯考的時代,全國共有13個學校,丙組僅有四個學校選擇,第一台大、其次中興,師大好像只有生物系,再來是屏東農專,雖然念三專獸醫但要念四年,那年還是三百四十幾分才考進去的,班上有同學分數是三百六十幾分的篤定可以念台大。這正說明當時求學不易,競爭激烈,而感受到弱勢需要扶助的一面。

林校友表示:他以屏東農專畢業為榮,雖然不是說很高的學歷,但是一個基礎,目前帶領三千多個受獎生,都是碩、博士學歷,堪稱是全國最高學歷的團體。他鼓勵在校生,不論讀四年還是五年、或是進階到碩博士再六年,就是要認真讀,出社會後要看自己的性向並配合職場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去發展,就可以事半功倍。

照顧一些學生或弱勢族群之餘,懷有感恩的心的他常會到處演講,也因此常參與跨國性的交流,他說記得古校長曾有一次到維也納去開會,在機場侯機室碰到一位曾經擔任受獎生的會長,當時聊起,得知,他現在已經是某間大學的副教授,正也要到維也納交換講學。林校友曾統計過在我們扶輪社領過獎學金的同學,目前在大學裡面當助理教授以上及企業界擔任高階主管者共有八百多人,肯定將來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樑,所以,我們栽培出來的三千多人都是一流的菁英。

林校友對學校的建議是:學校方面有教授在指導,但平時要給學生一些在職場上會碰到的問題教導如何解套,提升在為人處事方面的準則譬如多增加一些業界講師這些課程,並請一些專家來給學生上一些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社會學概念,而不是等出社會的時候遇到問題再來解決。
 
常接受演講邀約的林校友,在演講方面比較偏重實際,都會舉一些已發生的實際例子,再從例子中討論該如何預先防患未然,他也以身為扶輪社的一份子為榮,比方說參與的工作、為社會捐獻還有跟社員之間的互動,都是一種永無止盡的學習,社員彼此之間也會給予一些回饋和關懷,能夠維持扶輪社的長期經營都是彼此願意付出。

付出行動,把握機會
扶輪社的社員都來自各個行業的菁英,統合各個專業領域,如機電的、醫療的、科技的、服務業的各有專長,他表示:扶輪社每一筆錢都是社員捐的,並累積下來為社會做一些公益,譬如像現在要做一個台灣諾貝爾獎,就是由各專業單位來推薦,我們來審核,每人給一百萬。所以做為一個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主委、董事或董事長也真不簡單,因為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跟金錢,以捐錢金額排行而言,台灣是200個全球國家地區會員國之中排名第六,總社友人數平均是第一,台灣那麼小扶輪社友又不是很多卻排全世界第六。這正說明了台灣人的團結力量與愛心付出不容小覷。
 
對於扶輪社非常用心付出的林校友,他認為小時候是在很艱苦的家庭中長大,所以,什麼工作都做過,也曾做過拆車鐵工,當過教師、業務員等,在人生當中碰到很多次困難,也因此比較瞭解社會面的死角與弱勢的一環。參與社團的付出是『歡喜做,甘願受,以助人為快樂之本心境,幫助他人總是會在心靈得到一點快樂。他認為,重點不是捐錢的多少,而是願意付出的心力有多少。在扶輪社願意替學生爭取一些獎學金,就是對學生一個很好的鼓勵,能夠讓優秀的學生完成學業,對一些家境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更是激勵奮發向上的動力。他認為只要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獨一無二,在一生中就算運氣差也不會是永遠的,人生應珍惜時下所擁有的一切,以知足常樂之心,勇往直前,在不如意的時候就可以迎劒而解,俗語說『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把握當下機會,施比受有福,您說不是嗎?



參加曼谷世界年會20120508-林裕榮校友與夫人Joyce


參觀苗栗客家文化館20130824(林裕榮校友與外孫承恩沛芯


與南區受獎生聯誼,於自家卡啦OK室合影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