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傑出校友 > 歷屆傑出校友
校友專訪
楊人慧 累積專業能力,把握手中機會
畢業系級:農業機械科61年畢業、農企所93年畢業;現任:台灣糖業公司高雄區處副經理
楊人慧剛入農專就讀時,正是升學主要掛帥的年代,當時的他根本不了解社會的趨勢,更不清楚農業機械科的授課內容和就業出路,只知道自己對於機械方面較有興趣,在一知半解下,走上這一條路,靠著累積專業,如今已是台糖公司高雄區副經理。
畢業退伍後,進入旗山農工擔任教師兩年,後被派駐到賴比瑞亞農耕隊擔任農機技師,返國後考進當時最搶手的金飯碗台灣糖業公司,工作重心開始由農業機械轉往農業企業管理的領域,開始有了亮眼表現。
當年楊人慧曾設計一套「高雄糖廠甘蔗秤量及分糖系統」程式,為該公司「甘蔗品質分糖系統」的開端,後在嘉義縣東石鄉台糖海埔地擔任農場課長職務時,在甘蔗產量、成本結餘方面的成績斐然,連續兩年拿下全台糖公司第一名,創下該公司農場主管連續獲獎的記錄。
隨著公司轉型走向精緻農業,楊人慧由高雄廠農場課長轉任精農課長,肩負該廠發展精緻農業的重任。
楊人慧為吸汲新知,離開校園三十年後,重返屏科大就讀農企業管理研究所,並於九十三年畢業,拿到碩士學位,適逢服務的公司成立休閒遊憩事業部,他接任高雄分部主任,負責高雄地區休閒產業開發與經營的重責,現已是台灣糖業公司高雄區處副經理,督導土開一課、橋頭資產課、糖博館及有機作物等業務。
近四十年的工作生涯,從一開始擔任農機工程師,後來涉足管理領域,轉任行政管理師,曾在經濟部研展會大陸農業組擔任秘書,專門探討大陸農業發展概況,大多數職場生涯,脫離農業機械的專業,但他認為,大學生畢業後,真正能學以致用並從一而終的人並不多。
曾在國外工作的楊人慧觀察,在教育制度上,台灣和國外有很大的不同。國外的教育是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尋求答案,並在課堂上向大家報告,讓同學提出糾正或檢討。台灣則是從小學開始,接受填鴨式教育,教學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根本抹煞學童創意思考的能力。
楊人慧認為,技職教育與大學教育應有不同的發展方向,以屏東科技大學為例,學校原是技職體系,重點應放在經驗的傳承、實務和技術的教導,尤以專業體系的訓練為最。
楊人慧說,在過去傳統的觀念上,家長認為唯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現在各行各業已蓬勃發展,行行出狀元,只要在各自領域岀類拔萃,均能獲得成功的機會,現在火紅的體壇明星,包括曾雅妮和王建民,或是烘培師傅吳寶春均是活生生的例子,學校一定要協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
此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要教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好,自然就會有創新思考能力,當有能力把答案告訴別人時,溝通的能力也會提升。
他認為,學生在求學的過程,應要主動去蒐集資料,探尋問題的答案,這樣知識才會內化,日後也才能夠運用得上。
至於即將進入職場的學弟妹,楊人慧提供二項建議,第一是累積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加強自己的專業智能,在薪資待遇上,不要太計較,等到表現傑出,自然有更好的報酬在後面等著你。
第二是不要只想找個鐵飯碗的工作,這樣可能讓自己的學習和經驗到某一個階段就停滯了,並勉勵學弟妹要勇於接受挑戰,面對殘酷的現實,不斷的精進自己,努力爭取每一次的機會。
另台糖公司為台灣最大的農企業,目前員工中有許多本校畢業的學長,不失為學弟妹就業的首選,對於一心想進入台糖公司服務的學弟妹,楊人慧說,術業有專攻,每個人在校要習得專長,只要專業能力夠紮實,就能服眾,有好的表現,主管會將每個人的專長融合起來,發揮最大效益。
真正進入職場後,需培養多方面的技能,包括文筆的磨練、溝通的能力都是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但這些能力並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時間的養成與累積,所以他建議學弟妹可以多觀察前輩的做法,例如學習主管主持會議的方式或研究計畫的撰寫,多涉獵專業書籍,只要學識累積到達一定程度,能力自然就會加強。
在轉型服務業過程裡,楊人慧說,他曾聽過一位經濟部長官在演講中提到二項原則,讓他受惠良多,第一是如何讓客人願意掏錢送進你的口袋;第二是如何把自己的理念傳達給客人知道。
楊人慧表示,要想說服客戶接受你的經營理念、認同你的產品或服務,並樂意掏出口袋的錢來購買,可說是從事服務業人員所夢寐以求的最高目標,要想達成該目標,除了擁有專業能力外,堅持的毅力、經驗的傳承和溝通的能力都要兼備,只要每個同仁都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企業就會成長,自然能創造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慶祝建國百年橋仔頭糖廠舉辦百年守護台灣黑銅聖觀音祈福法會楊人慧(左)與日本靜岡縣觀光局長加藤博昭(右)合影
畢業退伍後,進入旗山農工擔任教師兩年,後被派駐到賴比瑞亞農耕隊擔任農機技師,返國後考進當時最搶手的金飯碗台灣糖業公司,工作重心開始由農業機械轉往農業企業管理的領域,開始有了亮眼表現。
當年楊人慧曾設計一套「高雄糖廠甘蔗秤量及分糖系統」程式,為該公司「甘蔗品質分糖系統」的開端,後在嘉義縣東石鄉台糖海埔地擔任農場課長職務時,在甘蔗產量、成本結餘方面的成績斐然,連續兩年拿下全台糖公司第一名,創下該公司農場主管連續獲獎的記錄。
隨著公司轉型走向精緻農業,楊人慧由高雄廠農場課長轉任精農課長,肩負該廠發展精緻農業的重任。
楊人慧為吸汲新知,離開校園三十年後,重返屏科大就讀農企業管理研究所,並於九十三年畢業,拿到碩士學位,適逢服務的公司成立休閒遊憩事業部,他接任高雄分部主任,負責高雄地區休閒產業開發與經營的重責,現已是台灣糖業公司高雄區處副經理,督導土開一課、橋頭資產課、糖博館及有機作物等業務。
近四十年的工作生涯,從一開始擔任農機工程師,後來涉足管理領域,轉任行政管理師,曾在經濟部研展會大陸農業組擔任秘書,專門探討大陸農業發展概況,大多數職場生涯,脫離農業機械的專業,但他認為,大學生畢業後,真正能學以致用並從一而終的人並不多。
曾在國外工作的楊人慧觀察,在教育制度上,台灣和國外有很大的不同。國外的教育是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尋求答案,並在課堂上向大家報告,讓同學提出糾正或檢討。台灣則是從小學開始,接受填鴨式教育,教學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根本抹煞學童創意思考的能力。
楊人慧認為,技職教育與大學教育應有不同的發展方向,以屏東科技大學為例,學校原是技職體系,重點應放在經驗的傳承、實務和技術的教導,尤以專業體系的訓練為最。
楊人慧說,在過去傳統的觀念上,家長認為唯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現在各行各業已蓬勃發展,行行出狀元,只要在各自領域岀類拔萃,均能獲得成功的機會,現在火紅的體壇明星,包括曾雅妮和王建民,或是烘培師傅吳寶春均是活生生的例子,學校一定要協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
此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要教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好,自然就會有創新思考能力,當有能力把答案告訴別人時,溝通的能力也會提升。
他認為,學生在求學的過程,應要主動去蒐集資料,探尋問題的答案,這樣知識才會內化,日後也才能夠運用得上。
至於即將進入職場的學弟妹,楊人慧提供二項建議,第一是累積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加強自己的專業智能,在薪資待遇上,不要太計較,等到表現傑出,自然有更好的報酬在後面等著你。
第二是不要只想找個鐵飯碗的工作,這樣可能讓自己的學習和經驗到某一個階段就停滯了,並勉勵學弟妹要勇於接受挑戰,面對殘酷的現實,不斷的精進自己,努力爭取每一次的機會。
另台糖公司為台灣最大的農企業,目前員工中有許多本校畢業的學長,不失為學弟妹就業的首選,對於一心想進入台糖公司服務的學弟妹,楊人慧說,術業有專攻,每個人在校要習得專長,只要專業能力夠紮實,就能服眾,有好的表現,主管會將每個人的專長融合起來,發揮最大效益。
真正進入職場後,需培養多方面的技能,包括文筆的磨練、溝通的能力都是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但這些能力並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時間的養成與累積,所以他建議學弟妹可以多觀察前輩的做法,例如學習主管主持會議的方式或研究計畫的撰寫,多涉獵專業書籍,只要學識累積到達一定程度,能力自然就會加強。
在轉型服務業過程裡,楊人慧說,他曾聽過一位經濟部長官在演講中提到二項原則,讓他受惠良多,第一是如何讓客人願意掏錢送進你的口袋;第二是如何把自己的理念傳達給客人知道。
楊人慧表示,要想說服客戶接受你的經營理念、認同你的產品或服務,並樂意掏出口袋的錢來購買,可說是從事服務業人員所夢寐以求的最高目標,要想達成該目標,除了擁有專業能力外,堅持的毅力、經驗的傳承和溝通的能力都要兼備,只要每個同仁都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企業就會成長,自然能創造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慶祝建國百年橋仔頭糖廠舉辦百年守護台灣黑銅聖觀音祈福法會楊人慧(左)與日本靜岡縣觀光局長加藤博昭(右)合影
農企管研究所93年班畢業活動照
辦理社區友好文化節活動致詞
辦理文創博覽會活動
高雄有機農園生產規模
楊人慧小檔案:
◎ 學歷:61年畢業於屏東農專(屏東科技大學前身)農業機械科、93年畢業於屏科大農企系研究所。
◎ 經歷:旗山農工、賴比瑞亞農耕隊擔任農機技師、台糖高雄廠農場課長、精農課長。
◎ 現職:台灣糖業公司高雄區處副經理。
◎ 特殊專長或事蹟:設計「高雄糖廠甘蔗秤量及分糖系統」程式,為該公司「甘蔗品質分糖系統」的開端。
◎ 經歷:旗山農工、賴比瑞亞農耕隊擔任農機技師、台糖高雄廠農場課長、精農課長。
◎ 現職:台灣糖業公司高雄區處副經理。
◎ 特殊專長或事蹟:設計「高雄糖廠甘蔗秤量及分糖系統」程式,為該公司「甘蔗品質分糖系統」的開端。